当前位置:搜错网>奇闻异事 >   正文

一般患者可居家 如何防止被邻居感染 公卫与医疗系统衔接考验

导读:一般患者可居家 如何防止被邻居感染 公卫与医疗系统衔接考验。钱齐芳是北京望京街道花家地西里社区的一位居民。12月1日晚,她所居住的楼栋三年来第一次出现新冠感染者。半个月前,“二十条”措施发布后,全国疫情防控走向精准化

居家隔离扩容:

从密接者到部分感染者

关于隔离者范围的划定,一直都是疫情中非常重要的决策,因为它要在疫情外溢风险控制与有限的医疗资源分配间寻找平衡。

一般患者可居家 如何防止被邻居感染 公卫与医疗系统衔接考验

“二十条”之后,居家隔离纳入的人群范围逐步扩大。11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和《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根据这两个指南,密接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离后的密接人员和入境人员、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据了解,在北京、广州等城市的多个社区,孕妇、照护儿童的父母、不愿集中隔离的轻症感染者等群体,如果社区研判后,认定其居住环境达到隔离场所标准,与居民沟通后可居家隔离。

12月2日,在北京朝阳区某社区,当《中国新闻周刊》 问及按照最新规定,感染者是居家隔离还是转运时,社区防疫人员表示,“本着自愿原则,符合居家隔离条件就可以选择居家”。关于符合居家隔离的具体条件,对方回答,至少需要家里能保证单人单间、独立卫生间,最好是独自居住。

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是参加11月30日国家卫建委座谈会的八名专家之一。他在12月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当前,方舱医院的医疗收治资源很容易达到极限。此时,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必须得做的;如果将来疫情进一步发展,规模更大,可能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居家隔离是必要的。

病毒学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2月初~4月份香港第五波疫情蔓延期间,起初特区政府是在不得已情况下允许感染者居家隔离的,到后来才慢慢将居家隔离变为比较明确的、默认的做法。“回头来看,有分类、有计划的感染者居家隔离能够帮助疫情平缓下来。”

新加坡卫生部的“新冠”网站界面,将来访者分为四类:“我感觉不适”“我感觉良好或者经评估症状温和”“我是密切接触者”“我不确定我该怎么做”。

其中,“感觉不适”者,可会见医生或预约远程医生咨询等;而“感觉良好或者经评估症状温和”者适用于如下方案:需自我隔离3天,然后根据疫苗接种和年龄情况,满足一定要求时恢复活动。很高疫苗接种率之下,新加坡的绝大多数新发感染者属于第二种情况。

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越来越成为医学上称之为“条件致病”的一种病毒。也就是说,它在多数人体内引起的感染将是一时性的,对身体的损害很微弱或者几乎没有影响,只有感染者在患有慢性病、免疫力低下时和年迈者等人感染才能引起一些症状或者较严重的症状。

陆蒙吉指出,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强弱,落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不一样的,关键是有没有接种疫苗、自身健康情况如何等。从新加坡、德国等地的情况来看,疫苗接种都是居家隔离方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这是大多数人能够在疫情冲击中不需要入院治疗、安全居家隔离的关键措施。

一位在英国留学的22岁中国学生10月8日抗原自测阳性,之后居家隔离,抗原结果三天后转阴。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在国内接种了三针新冠疫苗,感染后,第一天晚上发烧,感到头晕、发冷并且嗓子疼,吃了两片退烧药后开始大量出汗。第二天就退烧了,但还是比较虚弱,伴随嗓子疼,并开始咳嗽,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天;第四天开始好转,疼痛度减少,但是依然咳嗽,基本四五天就痊愈了。

12月3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通报,本轮疫情至今,广州市累计已报告本土感染者16.71万例,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1736例,占比1.04%,均为无症状或轻型患者。

中国目前为3~17岁儿童提供基础接种,但3岁以下幼儿尚不属于新冠疫苗接种人群。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任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徐翼介绍,儿童属于新冠易感人群,但家长不必过分担心。一方面,儿童感染新冠后临床症状比较轻,3~5天就能恢复,症状以发热、咳嗽、腹泻、呕吐为主,发生肺炎和重症概率比成人还低;另一方面,婴幼儿活动范围小,暴露风险也比较小。

美国梅奥诊所10月21日在其网站更新的科普文章亦指出,虽然儿童与成人一样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儿童患重症的可能性比成人要低。2021年8月,《自然-生物技术》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因为儿童鼻内上皮及免疫细胞在侦测病毒时较有准备,所以儿童比成人有更强的早期免疫应答,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何儿童感染后重症风险较低。

11月27日,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无症状感染者来说,大多数人是愿意居家观察的。不过,家有老人、病人或即将参加考试、有重要工作待处理的同小区居民,也许会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能够做到精准,一家一策、一人一策,阳性人员居家隔离是可以考虑的。

9月2日,四川成都市全员核酸检测期间,一小区的住户在阳台休息。图/人民视觉

个人该做哪些准备?

若阳性居家,最理想的居住环境,金冬雁说,是有单独的房间和卫浴,如果没有单独卫浴,在感染者使用后,马上倒消毒水也可以避免病毒传播。根据官方《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居家隔离期间,需要保持家居通风;在相对独立的隔离室外放置桌凳,作为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的交接处;做好环境消毒。

南北通透的房间是比较理想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气溶胶实验室负责人要茂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卫生间是一个防控重点,因感染者在卫生间时通常会摘掉口罩进行一些清洁活动,排出病毒,感染者最好在使用过卫生间后进行消杀。

个人要做的准备方面,姜庆五特别强调,感染后短时间的发烧是最常见的症状,因此,他建议,应储备退烧药一类的非处方药,这样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可以自行康复,不用去医院。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感染病专家唐小平指出,如果市民想在家里储备药物,按缓解普通感冒症状的药物来准备就可以。

鉴于新冠感染后,对于多数人来说,主要以发烧、咽痛、咳嗽等症状为主,中日友好医院一位呼吸科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无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可以服用一些退热药物,比如乐松、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少部分患者咳嗽时间稍微长一些,也可以考虑口服一些止咳的药物。

12月1日起,广州市民到药店购药,包括购买《疫情期间需登记报告药品目录》内的37类药品,不再查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多个城市也放松了对“四类药品”,即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类药品购买政策。北京市从12月3日起,市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本市药店购买“四类药品”不再需要实名登记。

根据官方11月19日发布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非单独居住者,其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其他人员不进入隔离房间。离开隔离房间时要戴口罩,与其他家庭成员必须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如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保持家庭通风。

此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要注意对个人使用的物品、接触过的家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比如,门把手、开关、热水壶、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1次。

家庭成员间,感染者面临的风险不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居家隔离。比如,根据香港规定,家庭成员当中有5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28孕周以上的孕妇、免疫功能低下感染者,如不能进行健康监测,或者不能在症状恶化时寻求医疗服务,则不建议进行居家隔离。根据新加坡最新规定, 80岁及以上部分接种或未接种疫苗者;3个月以下的儿童;孕36周及以上的孕妇;有妊娠并发症或伴有癌症、免疫低下等医疗状况的孕妇等不被纳入居家康复计划。

冯子健建议,如果家里人员多,居住条件也比较差,可以选择集中隔离,特别是对于那些家里有高危的家庭成员,比如高龄老人、严重的慢性病患者,还有一些没有打过疫苗的、疫苗次数不够的成员,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到集中隔离点或者医院,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家庭成员。

最新科学知识,是划分人群风险的关键依据。根据对病毒和流行病学的最新科学进展,新加坡卫生部门持续、动态调整居家康复者的范畴。最初,新加坡居家康复计划仅限于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的50岁以下新冠感染者;5岁以上但无症状或轻症的儿童,经过医院评估后若符合一定居住条件可居家康复。不过,今年10月25日起,新加坡将孕36周以内孕妇、3个月以上至1岁以下这两类感染者群体纳入居家康复人群。

如何避免被邻居感染?

家庭之外,针对居家隔离,还有一系列问题亟待细化的方案。比如,如何根据楼宇的特点确定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提出,需要通过专业人员评估社区环境、家庭通风下水条件等,确保周围是安全的,现实是没有可靠的评估方法,很多社区也做不到这一点。

在北京市房山区某小区,11月21日出现一例感染者。有居民反映,因为医院容量有限,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将感染者转运集中隔离,使得小区后来又接连出现两例感染者,封控时间不断延长,引起了居民们的不满。有小区居民认为,“确诊的人不拉走,上下共用水道的人都有可能被传染。”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11月开始的这一轮北京疫情中,近来,很多小区的封控措施进一步缩小范围,采用“十字花”隔离方案。11月30日,北京丰台区方庄街道紫芳园社区的一则通知中写道:根据最新政策调整,现只对确诊病例同层、及上下层各一户按照高风险区进行封控,上下层其他住户即时解封。

之所以采用这种隔离方案,有公卫专家指出,是因为同楼层居民存在同时空交集的可能性,而同列居民共用下水、烟道,也可能造成传播风险。造成这种传播风险的背后,是新冠的气溶胶传播。

关于新冠的气溶胶传播担忧,也是很多人反对确诊邻居居家隔离的重要原因之一。2021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气溶胶可携带新冠病毒,并悬浮在空气中,能够随空气流动至一米之外。

不过,香港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室内空气和流体力学专家李玉国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曾表示,即便有的居民楼共用卫生间和厨房排气管道,因排风管道造成的社区气溶胶传播还没有得以证实。在香港,金冬雁指出,其实只有几种特殊的、老式的楼宇结构被证实可能具有上下楼层病毒传播的风险,比如,粪渠和地漏取风口是同一个通道。

多位关注气溶胶传播的学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般家庭的卫生间出风口是各自独立的,但污水管道是相连的,有造成垂直传播的风险,因此,居民要尽量保证卫生间地漏水封。2020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疫情期间办公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指出,在一栋建筑的排水系统中,U形管具有水封功能,应加强对卫生间地漏等U形管水封的检查。缺水时,可打开洗手盆水龙头放水5 ~10秒,向U形管水封注水,并向地漏加入一瓶矿泉水的水量。如果房间有异味,则可能是U形管水封不完全,也需向地漏补水。

并非所有的居民楼都面临同样的风险,“十字花”型的居家隔离并不够精准。要茂盛指出,具体来说,住户间的传播风险与楼宇的结构、气流走向、通风情况等都有关系,如果空气没有分散,形成了像“隧道”一样的气流,顺着一个方向流动,有可能造成传染。其实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比如,点一支烟,如果邻居能闻到,那么,这种传播的可能性就更大。

如果所居住的楼里有感染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曾介绍,公寓的电梯、步行楼梯的通道,通常通风情况不太良好,所以坐电梯时,或者走步梯时都要戴口罩;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打开一段时间能够让空气充分交换。尽可能避免用手触摸楼梯的扶手、电梯的按钮、小区的社区公共设施物体表面。

如果感染者住在对门,注意开门时轻推慢拉,避免与对面房间同时开门,导致气溶胶的交换。尽管存在这种可能性,一位研究气溶胶传播的学者建议人们不必太过谨小慎微。

有感染者所在的楼栋,其他住户都需要居家观察吗?如果一栋楼不断出现感染者,解封时间该如何确定?12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指出,按照目前防控方案,假如楼里反复出现阳性,说明持续存在社区传播风险,这种情况不符合解封条件,的确可能会延长封控时间。但只要符合解封条件,就要及时解封。

如果阳性居家隔离,上述诸多问题都需要政策进一步明确。不过,金冬雁强调,不要为了封而封。实际上,如果一个社区没有出现一传多人的“超级传播者”事件,就不必随意扩大居家范围,要求感染者的共同生活者居家就可以。

在姜庆五看来,当新冠防控策略进一步调整之后,很多问题都不能按照目前的思路去思考。当核酸检测减少以后,多数情况下,只有感到不舒服的人可能会自愿进行抗原检测。就像没有社区要掌握哪些人得了流感一样,到时候很多感染发生就发生了,自测阳性者居家隔离或者按照指引前往医院治疗,但是不会对他所居住的小区其他人的生活带来影响。

公卫与医疗系统衔接的考验

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介绍,在德国,最初新冠感染者和密接者都要求居家隔离,后来随着疫苗的推广以及公共卫生管理压力的激增,密接者就不再追踪和隔离了,只有转为感染者的人才需要隔离。从德国经验来看,中国如果真的要落实感染者居家,陆蒙吉指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公卫管理系统与医疗系统之间的配合。

在中国的新冠疫情中,此前其实所有感染者,包括密接者甚至次密接者,他们的医疗护理问题都是“一把抓”,也就是说,他们属于公共卫生管理的对象。在陆蒙吉看来,现在要把接受集中隔离和治疗的人群范围给缩小,这是合理的事情,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新冠感染者的分级诊疗管理要怎么做?

“不要认为新冠病毒现在致病性很轻,感染者只要在家里康复和隔离就可以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强调,不能仅仅依靠民众的自我管理,这背后需要一整套管理系统的设计,比如,感染者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去就诊、如何及时送往相应的医疗机构等。

从国内媒体报道中他看到,一些专家建议,如果居家隔离,家里可以自备血氧仪。但事实上,并没有很多人真的会看血氧指数,很多人可能也不清楚自己发烧到多少度需要去就诊……其实这些问题都需要社区医生等专业人士来参与。

在实行感染者居家隔离的国家或者地区,其背后都要有一个很可及的医疗服务网络。比如,在新加坡,根据卫生部的安排,居家康复病患若在隔离期间出现了症状的加重,需要医药服务时,可联系当局为他们指定的远程医疗服务供应商;他们也可以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在德国,陆蒙吉介绍,长期以来,对民众小病和慢病的管理,使得德国有比较强大的社区医生系统,这个系统在疫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因为这些社区医生可以帮助判断感染者的病情是否需要治疗。

香港的“居安抗疫”方案也考虑了居家感染者病情加重时的预案。若居家感染者,尤其是属于高风险人群的感染者,出现发烧、咳嗽、喉咙痛等较轻微症状,可以通过预约前往确诊病例指定诊所;若感染者出现服用退烧药后仍然发烧超过38.5℃并持续多于两天,体温35℃或以下、抽搐、呼吸困难或气促、失语等症状多于两天,则需直接前往医院急症室。

当病人大量增加时,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居家隔离,冯子健日前接受采访时也特别提到,通过热线电话或者网络视讯系统或流动上门的方式,提供临床咨询、评估、分诊、转介服务,和医疗机构做好转诊衔接,是非常有必要的。

12月3日,据北京市卫健委消息,根据近期北京地区新冠疫情形势,北京医学会于近日再次启动北京市新冠肺炎线上医生咨询平台,方便市民足不出户即可获得疫情防治相关知识和医学方面的专业指导。参与该平台工作的专家包括呼吸病学、感染病学、老年医学、儿科学、全科医学等8个专科。

居家隔离不仅对居住者的环境、其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有要求,也会对社区的服务能力提出挑战。根据前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居家隔离期间,社区则需要对居家隔离者登记造册、定时抽查,确保上门核酸检测、环境清洁、送货上门、心理援助等服务。如果将感染者居家隔离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所有这些来自毛细血管最终端的挑战,都将考验政府的应急协调与统筹能力。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