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城市房子会越来越不值钱吗? 背后原因揭秘直接让人傻眼。近日,官方透露全国有6亿栋房屋,再次让“全国到底有多少套房子”这一话题成为舆论焦点。
根据“七普”数据,我国城市、镇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6.5平方米、42.3平方米,比“六普”时分别增加了7.3平方米、10.3平方米。
在张波看来,单从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这一数据来看,已达到相对较高水平,可有效满足基本居住需求。
“考虑到供给会出现结构性错配因素,人口流入量较大的城市,依然存在较大的住房需求,而不少中小城市和乡镇,或存在空置率不断攀升的情况。”张波表示。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拥有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的广东省,其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29.59平方米、户均72.06平方米,位列各省市之末;上海的人均和户均居住面积分别为30.58平方米和73.86平方米,位列倒数第二;北京则为33.41平方米和77.64平方米,位居倒数第三。
小城市房子将沦为“白菜价”?
张大伟表示,结合相关部门此前公布的数据,按三口之家来算,全国城镇家庭户均面积已超过120平方米。一些小城市房屋过剩可能会面临降价,那些租不出去的房子如果产生不了价值,只能像某地海景房那样空置,最终价格一降再降,甚至沦为“白菜价”。
就小城镇房价是否会沦为“白菜价”的问题,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此说法或有夸大之嫌,但一些小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确承受了不小压力。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董事陈学海认为,从局部市场来看,部分产业基础薄弱、人口吸纳能力不强的小城市,或出现阶段性过剩。
张波对记者表示,五大城市群之外的小城市,接下来去化压力依然较大,会同时面临市场信心恢复速度慢,以及需求持续减弱的局面。
“对很多四五线城市来说,房屋已经不是阶段性过剩,而是可能会面临长期过剩的问题。由于人口吸引力较弱,未来增量市场也很难保持原有的体量。此外,四五线城市的家庭持有二套以上房屋的比例不断增加,未来需求大量减少,而土地供给仍在增加,这种过剩局面可能会有所加剧。此类城市有必要根据人口变动以及产业调整,合理调整市场的供应。”张波补充道。
针对这种情况,有大型房企人士告诉记者,正对城市的战略布局做出调整。
“新房需求总量会逐步回落,四五线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回落的幅度会更加明显。但一二线的需求仍有空间,我们未来将加大在高能级城市布局力度,同时逐步减少部分四五线的投资。”一家TOP10房企人士说。
陈学海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楼市低迷,但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的需求仍然很强,这反映出各地楼市存在很大的差异。
“考虑到五大城市群人口吸纳能力很强,处于这些经济动力强劲都市圈的城市,需求还在不断增长。这些城市的住房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未来仍有不小的发展空间。”陈学海说。
全国住宅待售面积创近五年新高
市场热议“全国有6亿栋房屋”之际,另一个引发关注的情况是,去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待售面积创下五年以来新高。
据戴德梁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待售面积26947万平方米,较上年末增加41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4%。
“受市场预期不明朗等因素影响,尽管新房供给端收缩明显,但需求不济致使去年全年新房成交同比下行,推高了整体待售面积。”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张晓端表示。
全国住宅待售面积历年变化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戴德梁行研究部
另据易居研究院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100个城市中有68个城市库存面积同比出现增长,32城库存面积同比下降。
不过,目前的库存量并非历史最高值。戴德梁行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有5个年份的全国新建商品待售面积高于2022年。其中,2014、2016年的待售面积均超过4亿平方米,待售面积远高于2022年。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楼市库存量增加,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主要原因不在于供给端,而在于需求端过于疲软。“需求不振持续了较长时间,目前楼市仍未真正从低迷状态中走出。”
“新房卖不出去、库存量增加,令同行困惑的问题是,在市场尚未复苏形势下供应是否已出现阶段性过剩,接下来应该如何排兵布阵。”一家浙江房企营销部人士说。
新房去化方面,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全国100个城市中一、二及三四线的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分别为12.4、18和21.9个月。
张波指出,按市场现有情况,预计城市之间的分化还将持续,位于五大城市群中的一二线热点城市的供需,后续仍会保持一定的热度。
“一方面,这些城市去年所拍地块价格相对较低,这些项目今年形成的供应在价格上或有一定优势,会吸引购房者入市。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复苏的节奏加快,需求侧信心亦会优先复苏。”张波称。